90后李宁:定势还是定位?

日期:2011-04-12 浏览:403 作者:王瑞东 来源:品牌中国网

  2011年1月17日,李宁公司发布的2010年业绩预公告表示:“集团2010年整体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与2009年的水平相若”。

  “相若”一词颇见“语文”功底。然而,显然难以为其品牌重塑战略执行半年来的“数学”遮羞:2010年股价大跌44%,在岁末年初一个月内市值蒸发50亿港元以上;2011年第二季度订单增幅下降,投行唱衰和减持……业绩是检验战略的最好标准。半年多的实践证明,李宁的品牌重塑战略,理想很丰满,数据很骨感。

  90后李宁:定势还是定位?

  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龙头老大,李宁在换标伊始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然而,当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新的LOGO设计和新的品牌主张“Make the change”。令人惊讶与疑惑的是,李宁在步入换标实施阶段后,却在广告诉求与门店形象中与新标一同推出了“90后李宁”的补充定位和诉求。

  90后李宁,究竟是定势还是定位?

  90后李宁让李宁的核心消费群面临尴尬。众所周知,35~40岁年龄段消费者占李宁品牌消费群的比例超过50%。“90后李宁”的诉求是要主动地要求或者告知自己的核心消费群“知老而退”吗?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成功的战略,都需要做到战略开天,战术劈地。而李宁如此急于求成地“舍本逐末”, 究竟是定位还是定势?是开天还是遮天?

  在品牌定位层面,“超级女声”的大成功与“梦想中国”的完全失败,能否给李宁一些启示和借鉴呢?超女只允许适龄女生参赛,结果是将男女老少所有的受众群一网打尽,其影响甚至波及海外。而“梦想中国”呢?允许任何人参赛,可结果是没有抓住任何一个受众群。推出的明星也很快消失在茫茫人海。

  “90后李宁”就真能抓住90后吗?让品牌“富二代”,延伸和拓展自己的年轻消费群,特别是一线城市的90后新生代,让品牌更具年轻活力,从本土品牌升级为国际品牌,这是李宁换标的初衷,这一战略无可非议。然而,李宁似乎有些急不可耐,并没有采取“迂回渗透”的策略,而是“简而化之”地直击自己心目中的新消费群。

  尽管李宁在换标之前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但半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进军90后战略并没有取得如期成功。一方面,李宁品牌的许多产品,调价之后在性价比上已经非常接近阿迪耐克这两大品牌,而李宁尚且缺乏与这两大品牌相媲美的核心支撑;另一方面,对中国90后新生代的把握似乎也是只及其表,不及其里。中国的90后,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他们的生活主色调是什么?他们的核心使命是什么?学习!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他们身上穿得不是哪个品牌的运动服,而是学校统一配发的“校服”。再则,尽管90后新生代是“酷”一代,追求改变,追去个性。然而,在他们的身上——尤其像服装、鞋子这类“大宗”消费,绝大多数还得依赖家长掏腰包,而不是自己拥有实际的购买力。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