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成败一线间

日期:2011-09-13 浏览:925 作者:林景新 来源:品牌中国网

  舆论攻坚战:抢占危机处理的话语制高点

  2011年以来,企业危机层出不穷,从双汇危机、锦湖轮胎危机再到这次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中,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危机,把握媒体特性、控制舆论走向,将是其中关键所在。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媒体策略呢?

  一、及时发布有效信息,化解公众敌对感

  当危机爆发时,公众会产生三种心态:焦虑感、怀疑感、敌对感。

  公众之所以会产生这三种心态,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事件了解不充分,对信息把握的不透明。所以危机爆发之时,首要关键就在于如何及时发布有效信息。

  危机公关,其实就是一场攻心战。人类总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动恐慌。在商业上,公众的表现同样如此。企业危机爆发以后,必然是负面信息率先在更大范围媒介中迅速传播,面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信息,出于自我保护,公众的一般都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态度。在越发缺乏信用的国内市场,公众的态度更是会在短时间内由焦虑、怀疑转至敌对。

  在刚刚不久前发生的蓝月亮荧光增白剂危机中,蓝月亮在第一时间发布其产品所含荧光增白剂符合行业标准,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此同时公布相关权威机构的检测机构,辅助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在及时发布信息之后,程度保持舆论的平衡,避免出现导向完全一边倒的最糟糕情况,避免公众情绪在短时间内转向对敌态度,引导其保持中立观望的态势,为企业下一步危机公关争取时间。

  红十字会在此次危急中,反应不可谓不快,但是为什么仍在长时间内处于被动局面?及时发布信息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发布信息除了及时,必须要有效,只有及时与有效结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红十字会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问题在于,所发表的声明中急于撇清与郭美美的关系,而面对公众与媒体的质疑却没有任何的解释,使问题越描越黑。

  单位时间内的媒介所能容纳的信息量会有固定的饱和度,在此媒介环境中,企业正负面信息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这好比两支军队急行军争夺某一战略要地(公众心理),一支早早先到,必然已是站稳阵脚,另一支争斗,注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先后而到,前者未能站稳阵脚,则是一场僵持战,谁都有可能胜出。而在企业危机公关中,企业往往充当是后至者,所以在此环节,企业务必及时发布针对负面信息的有利信息,与负面信息在公众心理保持僵持,争取危机公关时间。

  企业在面临公关危机的需要第一时间内查证负面信息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信息发布。迅速通过各种媒介渠道传播,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是负面信息的源头媒体,一定要重点传播。

  二、抢点制高点,建立话语的权威性

  危机爆发时,企业需要第一时间争取得到权威媒体的支持,赢得公众信任感。危机公关中,媒体作为“把关人”角色,掌握的信息的输出,而公众的判断往往来自媒体,尤其是权威媒体。这些具有极高公信力的权威媒体,其输出的信息直接影响或者改变公众的观点,对大多数公众来说,这些媒体提供的“真相”就是事情本身的“真相”。

  在这次红十字会危机中,红十字会可能也正是想着借助权威媒体为自己说话,于是在6月28号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中邀请了六家权威媒体: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过,问题在于,只邀请了这六家,而且这六家顶级媒体官方背景太浓厚,难免被外界解读为“铁哥们”的关系会。这不仅仅公众不买账,更不买账的是被拒绝在门外的其他媒体记者,非但没有借助这些权威媒体的公信力来争取公众的信誉,反而进一步刺激媒体的“兴奋点”。于是乎,又是一片的口诛笔伐。

  企业危机公关的时候,务必清楚国内的媒体格局。

  不可否认,红十字会这些媒体通气会所邀请的媒体都具有极高的公信力,但是这些媒体有一个公众十分反感的地方,就是容易“政治挂帅”,舆论导向容易一边倒,而这一点为公众所诟病。所以,企业进行媒体沟通之时,沟通对象需要全面化,既考虑到纯官方媒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化的媒体,不同的媒体其在百姓中的公信力是中有不同的。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