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视传媒,移动互联时代的牺牲品

日期:2012-09-11 浏览:783 作者:荣振环 来源:品牌中国网

  相比较分众传媒的受众群体,我让你描述一下某个写字楼人群的特征:白领、高薪、有车、有房……

  请描述某一个高档小区的人群,资产在500万以上、有较强的购买力……。

  什么叫价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广告最喜欢的精准投放价值。

  基于这三点,华视传媒有今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当然,笔者不是在今天才放马后炮的。笔者在08年,华视传媒如日中天的时候就撰写过一篇文章《移动传媒到底忽悠了谁?》,相当不看好这种媒体。当年华视传媒的同仁还把我请去,和我交流,向我介绍华视传媒,希望我的“误解”能够消除。当时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前景的无限憧憬。

  在那个时候,企业刚刚上市,像我这样泼冷水的“砖家”不多。

  但笔者仍坚持己见,并提到,如果缺乏创新,其一定会被时代淘汰,这个时代就是移动互联的时代,当人人都有媒体(手机),都是媒体的时候,屏幕不在稀缺,受众可以看自己想看的内容,地铁电视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当一种媒体不会用户需要,又跟人群的贴身惯性消费媒体终端——手机竞争眼球,同时无法为广告客户营造化价值,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火箭般上去,火箭般陨落。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更是加速了它走向衰落。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家成立两年半即实现赴美上市,成为“纳斯达克从零开始最快上市记录创造者”的企业,印证了一句老话:easy come easy go ,来得容易去得快。而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疑会加快这种媒体走向衰落。

  附录:4年前的文章

  4年前我洞见了企业的困局,并勇敢地拍了板砖。可没能引起企业的重视,现在必须得得瑟一下,什么叫做智慧。

  一个在当时很扯的论断乘以一段时间的周期,应验了。这就是“砖家”的智慧。

  移动传媒到底忽悠了谁?

  一朋友的公司在某地铁传媒的液晶电视上投了一段时间的广告,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向我咨询原因。我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出差在外,就在电话中简单询问他几个关键因素,产品特点,目标顾客人群,听他描述后,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可。产品投放渠道确实是目标客户集中的场所,而且地铁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半强迫收视,理论上讲这个移动传媒应该会发挥效用。

  难道是广告没有创意,无法打动目标客户人群?于是我就让他把广告片发给我看一下。

  结果广告片发过来之后,我觉得也可以,创意也有,画面和声音效果也不错,也有名人代言。为什么播放这么长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反复看了几遍,都觉得这个广告还不错,但后来我置身于同样的环境下马上就发现了问题,的问题不是广告内容,而是环境。

  地铁广告的弱点就是承担着强大的干扰;尽管地铁电视中还有内容有电影的片段,新闻,和音乐电视。但是一旦顾客存在多元选择性,广告仍然是干扰信息,而且,众所周之,地铁内部噪声大,这时候动感画面和其他的广告牌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

  曾经有人问我分众传媒成功的原因,我总结为两点:客户细分和无聊环境。这是分众两大杀手锏。

  商务楼宇,客户群体先天就相对细分一些。能够依照他们的特征选择性投放产品广告;

  电梯里又相对无聊,短时间没什么可干的,无聊同广告比,人们自然会选择广告。

  地铁中虽然和分众一样,似乎也营造一个无聊的环境;但实际上,这个环境不完全无聊。所以,相比较而言,动众传媒比之分众的楼宇电视有几下弱点:

  1地铁时间长,空间大,消费者选择性多

  消费者可以看报、手机、MP3多种选择性,可以说很多人乘坐地铁是有备而来。

  而分众电梯空间小,时间短,确实是一个无聊的环境;

  2地铁噪音大,电梯相对安静

  噪音大,很多电视广告已经失效,因为乘客听不见你说什么,这时候应该以画面、字幕为主,声音为辅。我这个朋友的广告恰恰就犯了这个毛病。声音和画面双重比重,单拿出来看可以,可是在地铁上播放,从来也听不见里面人说什么,而且还没有字幕,画面不足以完全传载品牌诉求信息。这种失效广告你会发现大量充斥在这种动众传媒上。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