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颠覆和局限

日期:2014-01-20 浏览:433 作者:叶茂中 来源:品牌中国网

  想想看,在电商时代,每个品牌,不管你品类如何,不管你规模如何,不管你口碑如何,都变成了二维屏幕上的一个页面,唯一的差距就是页面的美化和布局,以及后台的服务能力,而这些都是可简单复制与模仿的,一旦学习过程完成,电商就成了一件最无趣的事。消费者享受到了最短时间内浏览最多商品的信息,但对品牌来说,却失去了一次次与消费者偏深度沟通的机会。“丧失”的不仅是接触点,而更是品牌所谓的灵魂——品牌所传递的个性与主张,品牌呈现的调性与内涵,在千人一面的网页中,在漫无目的的鼠标滑动中,通通被稀释的飘散空中不见。

  互联网的确是重组了世界,但其实距离感有时却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被愈加放大到千里之外了。

  传统商业模式下的购买行为,不仅仅是消费者前往终端,拿货付钱走人这么简单,而更多体现在一个“逛”上,什么是“逛”?即是每一次有意识无意识与品牌的沟通与交流,每一家终端体现出的气味都是不同的,而在终端里被你试穿把玩过的服饰物件,我们则认为那是一件“有灵魂”的产品,终端,就始终是这样一个品牌无可或缺的传播与宣讲阵地,更是品牌“真实的自己”。

  黑客帝国的景象(一切皆可数字模拟)毕竟还没有到来,而除了宅男之外,每个人还是都得接接地气的,去享受下午的阳光咖啡馆,去漫步在满是落叶的小弄,去感受阳光和空气的气息,当然,也包括上街,去逛逛那些你熟悉和新鲜的店铺。因为购物,已经是一种不可剥离的生活方式之一了。

  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尽管谷歌可以把全世界的雕塑与名画都装进他的在线实景系统,但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去奥赛或者卢浮,才能感受到那活着的笔触,和穿梭千年的厚重。其二,黑胶唱片店和卖CD的音像店又在纽约开张了,生意大大的不错,人们不禁高呼:

  实体生活又回来了!

  太极之道

  自从淘宝把双十一搞成了每年的法定狂欢节,人们其实慢慢的发现一个事实,每年在双十一销售榜上抢占榜单的,恰恰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线下品牌”,“旧品牌”,杰克琼斯、七匹狼、骆驼之类(当然,今年我们不得不为雷布斯脱帽致敬)。

  这似乎有悖常理,在淘宝的地盘上,不应该是那些淘宝一力打造的淘品牌们呼风唤雨的地方吗?新兴的商业模式怎么还被老旧腐朽的旧势力们抢了风头呢?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双十一里到底赚钱又赚吆喝的是谁,光赚吆喝的是谁,角落里的又是谁,去年双十一的成绩是:前100名大卖家,即1%的双十一商家,占了天猫当天50%以上的销量。今年双十一,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将会在数字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在电商的平台里,20/80的定律依旧有效,甚至更为极端。随着爆款的审美疲劳,做不起的直通车和没啥用的聚划算,也许还得加上马总的政策倾斜,淘宝慢慢的通过自我调整和市场规律,完成了自我沉淀与重新洗牌的工作。

  于是最后那些留下来的,是那些有底气有积累的品牌企业。这些底气与积累,就是看起来已经过时的线下的成熟渠道终端结构。

  电商平台由于其特性所致,同质化的速度远远超乎人想象。当消费者碰到几个款式都差不多的几件产品,他自然而然的就选择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自己熟悉,或者说亲切的那些品牌。

  在电商平台上鼎鼎有名一些品牌,比如阿芙精油、裂帛、野兽派花店,也纷纷开始了在线下布局的工作,其用意并不是增进终端促进销售,而是找到与消费者切实交流与感受的平台,在这一块对于其来说等于是空白的市场上,娃哈哈和海尔格力们才是老大。

  在电商模式开始突飞猛进的前几年,就有一句话准确的预估了未来的商业前景:“线下体验,线上购买。”这句话大体是准确的。

  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来源:品牌联盟网,作者:叶茂中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