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机品牌的“悲催”生存实录

日期:2012-04-09 浏览:799 作者:娄峻峰 来源:品牌中国网

  渠道溃败

  由于此有机产业刚刚兴起,市场竞争品牌少,市场潜力大,真正具有有机产品基地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D企业由于前期在有机产品生产基地下了很大的力气,在此生产链中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产品涵盖米、油、杂粮等。在此前提下,D公司的总经理决定开始全力进行市场推广,但市场怎么做?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有机产品是一个新兴产业,此前并没有成熟的市场推广经验可以借鉴,市场中也缺少此类经销商,D公司总经理决定参考其他行业的营销模式来进行发展。D公司刚刚进行完有机产品基地的建设,没有更大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猛然面对大型超市强势的进场费用压力,在综合衡量公司现有实力基础之上,做出了开设直营渠道店面的决策。

  2008年奥运会的前夕,D有机产品公司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店面扩张的准备。

  在以渠道化发展概念下,连续开了近十家直营渠道店,妄图以渠道的扩张带动产品的拓展。

  店面。在追求渠道数量的发展决策的基础上,D企业为了多卖货而采取了多开店,以店的数量带动产品的销量,认为只要开店的数量多了,产品的销量自然也就会增长,现金流也自然而来,公司也就可以快速发展了。从理论上分析,渠道的数量对于销量的增长确实有非常大的支撑作用。但这种渠道扩张理论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单店的盈利模式是否可以复制?是在一个店单体盈利成功后再开设新店?还是同时开设十家店面?盲目重视渠道的数量使得D企业短时间内开设了十家直营店面。这些店面会不会有足够的消费人群能够支撑起店面的运营?消费者会不会形成习惯性的消费黏性?一切都是未知。

  消费人群。从D企业有机产品的消费来看,此有机产品由于属于家庭饮食消费品,其消费人群是十分注重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消费层次比一般的人群要高很多,那可以判定D企业的消费人群应该住在中高档的小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但即使找出了主要消费人群,怎样阐明有机产品的特点?找出与消费者有联系的消费利益,在此点上又被忽略了。D企业的市场操作人员几乎没有渠道扩张的经验,于是,店面的最后选址都几乎选在了距离商业区较近的次闹市区,忽视了有机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的消费特点。为了快速发展而盲目选址造成了在店面开业后客流量稀少,没有从主力消费人群去进行科学的选址,如针对有机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应该考察中高档小区的地理位置、消费人群比重、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文化层次、周边覆盖人群、相关超市竞争等,都是能侧面证明渠道选址成功与否的一个保证。

  单店盈利。在D企业总经理这种扭曲的渠道扩张理论发展的前提下,D企业的营销重心都围着渠道的发展数量,而忽视了店面的单体营销质量。新招聘的店员、店长又缺少有效地培训,加上单店的营销如DM、广告、促销等手段全无进行,单店盈利十分困难,轻视了单店盈利质量,单店盈利导致渠道开业后现金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悲催生存

  在渠道陷入集体性亏损的背景下,加上D公司在种植基地上的一些投入,D公司的资金链也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局面,如果渠道再不能持续盈利,公司将面临破产的风险。无奈之下,D公司做出了关店的决定,并快速的将各个直营店转让出去,避免了更多的资金损失。

  D公司后续的生存更是悲催,由于种植基地还源源不断的供货,但货压在那里销售不畅公司还是无法运营,D公司总经理不得不靠以前的人脉资源低价或平价出售,虽然D公司没有高额利润,甚至因为产品的销路不畅损失了不少加入合作社种植户,但至少D公司的品牌还能靠一部分企业团购悲催的生存着。虽然面对销售短路和种植基地缩减以及市场难以打开的困境,D公司总经理依然看好有机产品的未来,并苦苦的忍受着市场寒冬般的冷遇,期待着能够迎来有机产品的春天。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