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集团进军保健品市场,真的会有大好“钱”途?

日期:2010-04-29 浏览:880 作者:于斐 来源:品牌中国网

  保健品产业真的是馅饼吗?

  近来,光明集团通过新闻发布会踌躇满志的公告各界要携手美资强势进入,其言语之下,豪气盈怀。可不知怎的,作为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的CEO,我禁不住要掂量他们的能量,怀疑他们的成功可能性。

  如此的招摇、如此的自负,恐怕很有可能是悲伤的结局。

  不是我要怀疑光明集团,而是他们欠缺清醒欠缺理智,只看到表面的莺歌燕舞,哪里知道背后的暗礁险滩。自我感觉太好,往往带来自以为是,以为自身实力大、品牌响、资金足,就可以在保健品行业延续原先行业辉煌,笑傲江湖数载。君不见,海尔集团的“采力”无声无息;双良集团的“富贵乐”销声匿迹;阳光集团的“雪域骨宝”折戟沉沙;华源集团系列保健品默默无闻;北大再生人惨败而归……惨痛的教训和付出的代价难道不能让你警醒。

  据说十多年前小天鹅的朱德坤在考虑企业发展时目睹三株的强劲势头后也曾动过进军保健品的念头,后由于深圳股东的反对而作罢,现在看来,相比同行来讲,其选择还是明智的。一段时间来,诸如金丝猴集团、健力宝集团、红豆集团、澳柯玛集团等都在摩拳擦掌,欲在保健品行业中展露头角,可其结果呢,大多处于无声无息状态。

  为什么许多品牌大企业进军保健品行业绝大多数都遭遇滑铁卢而少有侥幸,说来并不奇怪:

  一、盲目自信,主观臆断,对市场风险缺乏认知和了解。总以为自身原先行业积累的品牌效应和社会资源能够延伸或嫁接到新的保健品行业,不深入研究消费需求,不精确掌握市场脉动,以为只要财力雄厚,托起一个保健品何足挂齿,实在是乐观过头了。要知道,行业不同,门道就有差异,更何况保健品行业是当今市场化运作最为惨烈的。

  二、自身缺乏与运作保健品的相配套专业性、有效性、系统性营销资源支撑。在团队管理、通路建设、终端运作、营销企划、品牌推广、宣传整合等方面缺乏真正有丰富市场实战经验的精英。团队和独到的市场悟性即使现有人员,也往往是原行业的一些人马,基本上是门外汉,无非最多加上些行业空降兵,试想,缺乏市场敏感性和战斗力的队伍怎能打硬仗。

  三、缺乏务实心态,抱有投机暴发心理。越是品牌企业就越没有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精耕细作的思想准备,总觉得小打小闹不划算,要来就来大手笔。再加上领导期望值又高,于是恨不得一下子启动全国市场立竿见影,迅速做成领先品牌,而在没有实用性、实操性和实效性的战略营销思想指导,全然不顾自身现有营销资源能否屁配得上,其结果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喜欢模仿照搬现有成功品牌的运作模式。别的品牌产品通过诸如会议营销、体验营销、服务营销、文化营销等种种方法或营销手段运作成功了,于是乎,不顾客观条件和因时因地的环境因素,全盘不加改进照搬挪用,你想,别的产品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市场摸索和团队理念积累形成的模式,都已打上了个性化的烙印,再加上市场区域消费文化的不同,你亦步亦趋,想从中赢得市场回报,真是不现实啊。

  凡此种种,都暴露出了许多大企业在进军保健品行业中的弊端。归根结底,对市场的不了解、不熟悉,再加上操作上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使得自身产品往往淹没在浩瀚的市场海洋中。其结果,在悲伤、悲痛中一蹶不振乃至销声匿迹,那么,光明集团会犯同样类似的错误吗?

  上海为什么出不了强势保健品巨头?

  上海,作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各路产品诸侯纷争激烈,你死我活。作为保健品来说,强势品牌纷纷会聚并在此抢滩登陆,倚天屠龙,造就了市场的辉煌与品牌的耀眼,但是就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来看,上海本地绝大多数的保健品企业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般的市场中并不具有强势地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也许有人会不服气,这不还有昂立吗?要知道,昂立可是在中央电视台在做过广告的,影响也较大。是的,昂立口服液,包括昂立多邦、昂立美之知、昂立舒脑、昂立小儿润痛等,虽然产品线极为丰富,在上海已是家喻户晓,应该讲具有强势地位了。但是根据我在江、浙两地的了解观察,自离开上海这个福地后,其产品销售不容乐观,许多后继产品享受不到昂立品牌所带来的市场推动力,品牌的优势并不能在上海以外的区域带来扩散力。昂立的产品具有上海交大这个科研背景的独特优势,上海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许多其他保健品企业所享受不到的支持与帮助,应该讲它具有做强做大的条件,也理应成为行业内独领风骚的龙头大哥,可惜的是,在江湖上,它还不具备这样的感召力,这与上海的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是不相符的。

  二十多年来,我亲身经历过众多品牌的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也与众多的上海保健品企业老板打过交道,为什么广东、福建等地许多著名保健品在市场上能玩得虎虎生风,技压群芳,而上海的企业却总是缩头缩脑,佳绩难表呢?想来感受良多,不吐不快:

  一、缺乏战略眼光,视野狭窄。也许是地域上的强势影响所致,上海的许多保健品企业老板往往心气和抱负很大,当一个产品出来后,往往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简直无可匹敌,恨不得短短时间内就让对手竟品铩羽而归,退隐江湖。殊不知,一个产品的好坏并不是自我感觉出来的而是消费者实实在在掏钱购买的,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多少才是真正决定产品命运的尚方宝剑。遗憾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有些老板不知是有意回避呢还是忽略?确实,他们的计划和设想有时是很踌躇满志,单一碰到具体的市场环境,比如市场销量暂时受挫,某项计划执行有困难等等,不是积极想办法挖掘潜力,集中优势继续前进,相反,仿佛大难临头愁眉不展,接下来,开拓市场表现为保守拘谨、被动小心,缺乏对市场的主见与胆略,结果,错失良机。

  二、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上海不是没有好的保健品,相反,高品质的产品很多。象前几年的XX堂系列鱼油、XX钙等产品无论包装品质,应该讲是出色的,企业实力与规模也大,广告铺天盖地,促销随处可见,可就在市场运作短短两、三年寿命,其实质是除了市场推广、营销企划照搬过去某个成熟品牌外,没有丝毫的创新;再如上海的XXXX胶囊,润肠、护肝、排毒,广告很是红火了一阵,一年的时间,东方电视台几乎是每天都能看到,公交车身满大街在跑,可就在市场上玩不转,投入与产出之间巨大的悬殊差异已使产品的前景蒙上阴影,不知还能不能东山再起。事后剖析,一则卖点太多,缺乏集中性的优势诉求;二则空中广告优势没有很好通过地面推广来强有力跟进配合;三则先选择在上海等中心城市运作,却没有精锐高素质人员操作,唉,很是可惜。

  三、期望过大,急功近利。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上海老板把保健品开发说好点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说俗点就是快速赚钱机器。他们的毛病是本身缺乏对这一行业的了解,缺乏宣传投入上的系统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即要想多产出,又要想少投入或不投入,最好保健品刚上市就立马挣钱,真不知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